|
關於轉發《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農場 : 為優化玉米種植結構 ,大力推廣玉米密植高產機械化播種技術 ,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提高生產效率 ,實現節本增效 ,保障玉米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省農業廳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指導意見》 ,現轉發給你們 ,請各農場結合實際 ,認真組織試驗推廣 。
附件 :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指導意見(陝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陝農辦發〔2021〕88號)
果博(中国)官方网站 2021年6月8日
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指導意見(陝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陝農辦發〔2021〕88號)
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 ,即種植密度每畝5 千株 ,深松深度30厘米 ,化肥3層分施 ,機械進地一次完成深松 、施肥 、播種 、覆土 、鎮壓5項作業工序 。該技術具有減少作業工序 、提高作業效率 、降低作業成本 、增加作物產量等顯著作用 ,屬於玉米增產增效機械化技術 。適用於關中平原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區夏玉米 、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及渭北旱塬區春玉米種植 。為了確保該技術順利推廣應用 ,特制定玉米密植高產「5335」機械化播種技術指導意見 。 一 、技術流程 依據我省主要玉米種植區作物種植制度 、環境條件等實際情況 ,形成了關中平原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區夏玉米 、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及渭北旱塬區春玉米3種不同機械化播種技術流程 。 (1)關中平原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區夏玉米播種技術流程 。夏玉米播種前對前茬小麥採用穀物聯合作業機進行收穫 ,收穫同時將小麥莖稈粉碎均勻拋撒在地表 ,或採用秸稈撿拾機將秸稈撿拾 。收穫後採用玉米深松施肥播種聯合作業機進行深松免耕施肥精量播種作業 。其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關中平原夏玉米免耕精播技術流程圖 (2)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春玉米播種技術流程 。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春玉米種植為玉米連作種植模式 ,為了減少風蝕與水土流失 ,宜採用留茬固土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 。即第一年玉米收穫後 ,留茬休閒越冬;第二年在留茬地表錯行免耕播種玉米 ,留茬休閒越冬;第三年在播種前施有機肥並翻埋 ,10天左右後播種玉米 ,每三年循環一次 。其技術流程如圖2所示 。
圖2 陝北長城沿線風沙區春玉米播種技術流程圖 (3)渭北旱塬區春玉米播種技術流程 。渭北旱塬春玉米種植區有小麥玉米輪作倒茬和玉米連作兩種種植模式 。對前茬玉米(小麥)進行聯合收穫 ,將秸稈粉碎均勻拋撒還田 ,選擇性適時深松 ,並及時進行淺旋鎮壓休閒越冬 。來年採用玉米深松施肥播種聯合作業機進行免耕施肥精量播種作業 。其技術流程如圖3所示 。
圖3 渭北旱塬區春玉米播種技術流程圖 二 、技術要點 (一)種子及肥料準備1.種子準備 (1)品種選擇 。應選用高產 、耐密(5000~6000 株/畝) 、耐旱 、抗病(抗莖腐病 、穗腐病等) 、抗倒 、適應性強的玉米品種 。種子質量應達到單粒播種的要求 ,種子發芽率≥93% 。 (2)種子分級與包衣 。所選種子應根據純度和尺寸大小進行分級 ,並根據農藝要求進行包衣 。 2.肥料準備 (1)有機肥處理 。有機肥應經過堆漚腐熟處理 ,播種作業前10天左右施於地表 ,並進行翻埋處理 ,與土壤充分混合 。 (2)化肥選擇 。根據產量目標和土壤肥力等確定施肥方案 ,在秸稈還田前提下 ,以施氮肥為主 ,配合一定數量的磷肥和鉀肥 ,並補施適量微肥 ,畝施肥量一般為純N 15-18公斤 ,P2O5 8-10公斤 ,K2O 5-8公斤 。採用一次性分層深施肥方式時 ,選用玉米配方緩控釋專用肥(種肥推薦施用速效肥) 。肥料含水率≤2% ,要求手捏不碎 、吸濕少 、不粘 、無結塊 。 (二)田塊準備1.秸稈處理 (1)小麥秸稈粉碎長度≤150毫米 ,玉米秸稈粉碎長度≤100 毫米 ,秸稈粉碎長度合格率≥85% 。 (2)前茬小麥留茬高度≤150 毫米 ,前茬玉米留茬高度≤80 毫米 。 (3)拋撒不均勻度≤30% 。 2.深松 (1)適墒作業 。作業時土壤含水量15%-22%為宜 。簡易的檢測方法是從地表下5厘米左右取土 ,用手能攥成團 ,站着鬆手后土團掉在地上能散開 。 (2)作業深度 。因地制宜 ,以打破犁底層為原則 ,深松深度30厘米(含)以上 。 (3)深松質量 。深松作業要求深度一致 ,各行深度誤差在2 厘米以內 ,深松後的裂溝要合墒耱平鎮壓 ,作業後地表平整 、無漏松 。 3.淺旋鎮壓 (1)淺旋深度10厘米左右 ,旋後地表平整 ,土粒細碎 ,植被覆蓋率≥55% 。 (2)無漏耕 ,無未旋死角與地邊 。 (3)鬆軟土壤或旱情嚴重田塊應酌情鎮壓 。 4.造墒 (1)有水源灌溉條件的地塊視天氣和土壤含水量情況提前造墒 。 (2)無水源條件的地塊可在有雨情況下搶墒播種 。 (三)機具準備1.選型配套 (1)播種機具優先選用深松施肥精量播種聯合作業機 ,一次進地完成深松 、施肥 、播種 、覆土 、鎮壓5項作業 。 (2)配套動力應依據機具使用說明書 ,對土質較硬的粘土地按動力上限配備拖拉機 ,優先選用四輪驅動拖拉機 。 2.維護保養 (1)檢查配套拖拉機的技術狀態 ,液壓系統應操作靈活可靠 ,左右吊杆應調整自如 。 (2)按照使用說明書對播種機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各緊固件是否擰緊可靠 ,運動部件是否運轉靈活 ,工作間隙是否符合要求 ,工作部件是否有碰撞干涉 。 (3)檢查種箱和肥箱內是否遺留工具或雜物 ,檢查排肥器 、排種器 、排肥管 、排種管等部件是否存在異物 、老化 、破損 ,排種管和排肥管是否順暢 。 (4)檢查各軸承部位是否有卡滯現象並加注潤滑脂 ,檢查變速箱並添加齒輪油 。 3.機具調試 (1)按農藝要求檢查與調整排肥量和排種量 。 (2)調整播種和施肥深度 ,適墒情況下播深5-7 厘米 ,播種深度合格率≥80%;沙土地宜深 ,粘土地宜淺;墒情差宜深 ,墒情好宜淺;調整播種粒距 ,當粒距在10-20cm之間 ,粒距合格率≥75% ,當粒距在20-30cm之間 ,粒距合格率≥80%;化肥分三層深施 。 (3)按農藝要求建議作業行距調整為60厘米 ,種肥間距5-6厘米 ,種肥間距合格率≥90% ,深松深度30厘米 。 (4)調整鎮壓強度 ,土壤墒情好 ,適當減小鎮壓強度;土壤墒情大 ,適當增大鎮壓強度 。 (四)田間作業1.試播作業 (1)調整拖拉機懸掛裝置左右吊杆 ,使機具左右水平;調整上拉杆長度 ,使機具前後水平 ,並進行試運轉 。 (2)在地頭或地邊進行試播 ,試播長度大於15米 ,檢查粒距 、播種深度 、施肥量 、種肥間距及有無漏種漏肥現象 ,並檢查鎮壓強度 ,必要時進行調整 。 (3)試播結束後 ,應對所有調整部件進行緊固 。 2.播種作業 (1)按農藝要求搶時播種 。 (2)作業前 ,根據田塊和機組情況 ,合理規劃作業路徑;在地塊兩端用拖拉機空行壓出清晰可見的地頭線 ,作為播種機起落的基準 ,地頭寬度一般為播種機工作幅寬的2~3倍 。 (3)作業過程中保持平穩恆速前進 ,速度不可過快;應儘量避免停車 ,以防起步時造成漏播;如果必須停車 ,再次起步時要升起播種機 ,後退0.5米 ,重新播種;作業時 ,嚴禁倒退 ,防止排種排肥管堵塞及入土部件損壞;地頭轉彎時 ,應將整機升起 ,離開地面 ,以防損壞機器 。 (4)作業過程中應隨時檢查粒距 、播種深度 、種肥間距等 ,確保符合農藝要求;根據已播面積和已用種子肥料 ,及時核對排量是否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時應及時調整 。 (5)作業過程中要經常觀察播種機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檢查有無掉鏈 、纏草 、壅土 、堵塞等現象 ,並及時清除鎮壓輥及驅動輪上的粘土和雜草 。特別要注意排肥管和排種管是否堵塞 ,箱內種子和肥料是否充足 。 三 、檢測方法 玉米播種質量性能指標主要包括播種深度合格率 、種肥間距合格率 、粒距合格率 ,其檢測方法如下 : (一)檢測區選取 。在播種作業區內按對角線方法(見圖4)選取5個點作為中心點 ,將垂直於播種行方向的一個作業幅寬劃定為檢測區域 。檢測區的選取應避開地邊和地頭 ,地邊按一個作業幅寬 ,地頭按兩個機組長度計算 。
圖4 檢測區選取方法 (二)播種深度合格率 。在每個檢測區內截取長度為1米的區域 ,每行隨機選取3個點(見圖4) ,扒開表面覆土(扒土時不允許種子位置移動) ,測量種子上部覆蓋土層的厚度 ,即播種深度 。計算播種深度在h±1 厘米範圍內的點數占測量總點數的百分比 ,其中h為當地農藝要求的播種深度 。5個檢測區的平均值為最終播種深度合格率 。(三)種肥間距合格率 。參照播種深度合格率檢測方法進行取點 ,在每個檢測點將土層橫斷面切開 ,測出種子與肥料相隔的土層厚度 ,即種肥間距 。計算種肥間距在l±1厘米範圍內的點數占測量總點數的百分比 ,其中l為當地農藝要求的種肥間距 。5個檢測區的平均值為最終種肥間距合格率 。(四)粒距合格率 。參照播種深度合格率檢測方法進行取點 ,扒開表面覆土(扒土時不允許種子位置移動) ,測定相鄰種子間距作為粒距 。計算粒距在d±0.5d厘米範圍內的點數占測量總點數的百分比 ,其中d為當地農藝要求的粒距 。5個檢測區的平均值為最終粒距合格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