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中国)官方网站

    文章
    • 文章
    搜索
    網站首頁 >> 政策法規 >>「八五」普法 >>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二)
    详细内容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二)

    时间 :2020-02-28     【转载】   来自 :集團公司   阅读

    三 、關於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

     

           會議認為 ,合同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要方式 ,合同糾紛也是民商事糾紛的主要類型 。人民法院在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時 ,要堅持鼓勵交易原則 ,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要依法審慎認定合同效力 。要根據誠實信用原則 ,合理解釋合同條款 、確定履行內容 ,合理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係 ,審慎適用合同解除制度 ,依法調整過高的違約金 ,強化對守約者誠信行為的保護力度 ,提高違法違約成本 ,促進誠信社會構建 。

     

           (一)關於合同效力

     

           人民法院在審理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 ,要依職權審查合同是否存在無效的情形 ,注意無效與可撤銷 、未生效 、效力待定等合同效力形態之間的區別 ,準確認定合同效力 ,並根據效力的不同情形 ,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確定相應的民事責任 。

     

           30.【強制性規定的識別】合同法施行後 ,針對一些人民法院動輒以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由認定合同無效 ,不當擴大無效合同範圍的情形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將《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明確限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此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了「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的概念 ,指出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的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合同效力 。隨着這一概念的提出 ,審判實踐中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 ,有的人民法院認為凡是行政管理性質的強制性規定都屬於「管理性強制性規定」 ,不影響合同效力 。這種望文生義的認定方法 ,應予糾正 。

     

           人民法院在審理合同糾紛案件時 ,要依據《民法總則》第153條第1款和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4條的規定慎重判斷「強制性規定」的性質 ,特別是要在考量強制性規定所保護的法益類型 、違法行為的法律後果以及交易安全保護等因素的基礎上認定其性質 ,並在裁判文書中充分說明理由 。下列強制性規定 ,應當認定為「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強制性規定涉及金融安全 、市場秩序 、國家宏觀政策等公序良俗的;交易標的禁止買賣的 ,如禁止人體器官 、毒品 、槍支等買賣;違反特許經營規定的 ,如場外配資合同;交易方式嚴重違法的 ,如違反招投標等競爭性締約方式訂立的合同;交易場所違法的 ,如在批准的交易場所之外進行期貨交易 。關於經營範圍 、交易時間 、交易數量等行政管理性質的強制性規定 ,一般應當認定為「管理性強制性規定」 。

     

           31.【違反規章的合同效力】違反規章一般情況下不影響合同效力 ,但該規章的內容涉及金融安全 、市場秩序 、國家宏觀政策等公序良俗的 ,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人民法院在認定規章是否涉及公序良俗時 ,要在考察規範對象基礎上 ,兼顧監管強度 、交易安全保護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慎重考量 ,並在裁判文書中進行充分說理 。

     

           32.【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合同法》第58條就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時的財產返還責任和損害賠償責任作了規定 ,但未規定合同不成立的法律後果 。考慮到合同不成立時也可能發生財產返還和損害賠償責任問題 ,故應當參照適用該條的規定 。

     

           在確定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後財產返還或者折價補償範圍時 ,要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 ,在當事人之間合理分配 ,不能使不誠信的當事人因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而獲益 。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情況下 ,當事人所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不應超過合同履行利益 。比如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 ,在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情況下 ,可以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 ,但除非增加了合同約定之外新的工程項目 ,一般不應超出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 。

     

           33.【財產返還與折價補償】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後 ,在確定財產返還時 ,要充分考慮財產增值或者貶值的因素 。雙務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後 ,雙方因該合同取得財產的 ,應當相互返還 。應予返還的股權 、房屋等財產相對於合同約定價款出現增值或者貶值的 ,人民法院要綜合考慮市場因素 、受讓人的經營或者添附等行為與財產增值或者貶值之間的關聯性 ,在當事人之間合理分配或者分擔 ,避免一方因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而獲益 。在標的物已經滅失 、轉售他人或者其他無法返還的情況下 ,當事人主張返還原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其主張折價補償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折價時 ,應當以當事人交易時約定的價款為基礎 ,同時考慮當事人在標的物滅失或者轉售時的獲益情況綜合確定補償標準 。標的物滅失時當事人獲得的保險金或者其他賠償金 ,轉售時取得的對價 ,均屬於當事人因標的物而獲得的利益 。對獲益高於或者低於價款的部分 ,也應當在當事人之間合理分配或者分擔 。

     

           34.【價款返還】雙務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時 ,標的物返還與價款返還互為對待給付 ,雙方應當同時返還 。關於應否支付利息問題 ,只要一方對標的物有使用情形的 ,一般應當支付使用費 ,該費用可與佔有價款一方應當支付的資金佔用費相互抵銷 ,故在一方返還原物前 ,另一方僅須支付本金 ,而無須支付利息 。

     

           35.【損害賠償】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時 ,僅返還財產或者折價補償不足以彌補損失 ,一方還可以向有過錯的另一方請求損害賠償 。在確定損害賠償範圍時 ,既要根據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合理確定責任 ,又要考慮在確定財產返還範圍時已經考慮過的財產增值或者貶值因素 ,避免雙重獲利或者雙重受損的現象發生 。

     

           36.【合同無效時的釋明問題】在雙務合同中 ,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合同有效並請求繼續履行合同 ,被告主張合同無效的 ,或者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並返還財產 ,而被告主張合同有效的 ,都要防止機械適用「不告不理」原則 ,僅就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 ,而應向原告釋明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 ,或者向被告釋明提出同時履行抗辯 ,儘可能一次性解決糾紛 。例如 ,基於合同有給付行為的原告請求確認合同無效 ,但並未提出返還原物或者折價補償 、賠償損失等請求的 ,人民法院應當向其釋明 ,告知其一併提出相應訴訟請求;原告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並要求被告返還原物或者賠償損失 ,被告基於合同也有給付行為的 ,人民法院同樣應當向被告釋明 ,告知其也可以提出返還請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定合同無效的 ,除了要在判決書「本院認為」部分對同時返還作出認定外 ,還應當在判項中作出明確表述 ,避免因判令單方返還而出現不公平的結果 。

     

           第一審人民法院未予釋明 ,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應當對合同不成立 、無效或者被撤銷的法律後果作出判決的 ,可以直接釋明並改判 。當然 ,如果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範圍確實難以確定或者雙方爭議較大的 ,也可以告知當事人通過另行起訴等方式解決 ,並在裁判文書中予以明確 。

     

           當事人按照釋明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出抗辯的 ,人民法院應當將其歸納為案件爭議焦點 ,組織當事人充分舉證 、質證 、辯論 。

     

           37.【未經批准合同的效力】法律 、行政法規規定某類合同應當辦理批准手續生效的 ,如商業銀行法 、證券法 、保險法等法律規定購買商業銀行 、證券公司 、保險公司5%以上股權須經相關主管部門批准 ,依據《合同法》第44條第2款的規定 ,批准是合同的法定生效條件 ,未經批准的合同因欠缺法律規定的特別生效條件而未生效 。實踐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 ,把未生效合同認定為無效合同 ,或者雖認定為未生效 ,卻按無效合同處理 。無效合同從本質上來說是欠缺合同的有效要件 ,或者具有合同無效的法定事由 ,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而未生效合同已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 ,對雙方具有一定的拘束力 ,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撤回 、解除 、變更 ,但因欠缺法律 、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特別生效條件 ,在該生效條件成就前 ,不能產生請求對方履行合同主要權利義務的法律效力 。

     

           38.【報批義務及相關違約條款獨立生效】須經行政機關批准生效的合同 ,對報批義務及未履行報批義務的違約責任等相關內容作出專門約定的 ,該約定獨立生效 。一方因另一方不履行報批義務 ,請求解除合同並請求其承擔合同約定的相應違約責任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39.【報批義務的釋明】須經行政機關批准生效的合同 ,一方請求另一方履行合同主要權利義務的 ,人民法院應當向其釋明 ,將訴訟請求變更為請求履行報批義務 。一方變更訴訟請求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經釋明後當事人拒絕變更的 ,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 ,但不影響其另行提起訴訟 。

     

           40.【判決履行報批義務後的處理】人民法院判決一方履行報批義務後 ,該當事人拒絕履行 ,經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仍未履行 ,對方請求其承擔合同違約責任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一方依據判決履行報批義務 ,行政機關予以批准 ,合同發生完全的法律效力 ,其請求對方履行合同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行政機關沒有批准 ,合同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履行性 ,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41.【蓋章行為的法律效力】司法實踐中 ,有些公司有意刻制兩套甚至多套公章 ,有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甚至私刻公章 ,訂立合同時惡意加蓋非備案的公章或者假公章 ,發生糾紛後法人以加蓋的是假公章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情形並不鮮見 。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 ,應當主要審查簽約人於蓋章之時有無代表權或者代理權 ,從而根據代表或者代理的相關規則來確定合同的效力 。

     

           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之人在合同上加蓋法人公章的行為 ,表明其是以法人名義簽訂合同 ,除《公司法》第16條等法律對其職權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外 ,應當由法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法人以法定代表人事後已無代表權 、加蓋的是假章 、所蓋之章與備案公章不一致等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合同 ,要取得合法授權 。代理人取得合法授權後 ,以被代理人名義簽訂的合同 ,應當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 。被代理人以代理人事後已無代理權 、加蓋的是假章 、所蓋之章與備案公章不一致等為由否定合同效力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42.【撤銷權的行使】撤銷權應當由當事人行使 。當事人未請求撤銷的 ,人民法院不應當依職權撤銷合同 。一方請求另一方履行合同 ,另一方以合同具有可撤銷事由提出抗辯的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合同是否具有可撤銷事由以及是否超過法定期間等事實的基礎上 ,對合同是否可撤銷作出判斷 ,不能僅以當事人未提起訴訟或者反訴為由不予審查或者不予支持 。一方主張合同無效 ,依據的卻是可撤銷事由 ,此時人民法院應當全面審查合同是否具有無效事由以及當事人主張的可撤銷事由 。當事人關於合同無效的事由成立的 ,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 。當事人主張合同無效的理由不成立 ,而可撤銷的事由成立的 ,因合同無效和可撤銷的後果相同 ,人民法院也可以結合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直接判決撤銷合同 。

     

    (二)關於合同履行與救濟

     

           在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和效力時 ,要根據訂立協議時履行期限是否已經屆滿予以區別對待 。合同解除 、違約責任都是非違約方尋求救濟的主要方式 ,人民法院在認定合同應否解除時 ,要根據當事人有無解除權 、是約定解除還是法定解除等不同情形 ,分別予以處理 。在確定違約責任時 ,尤其要注意依法適用違約金調整的相關規則 ,避免簡單地以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作為調整依據 。

     

           43.【抵銷】抵銷權既可以通知的方式行使 ,也可以提出抗辯或者提起反訴的方式行使 。抵銷的意思表示自到達對方時生效 ,抵銷一經生效 ,其效力溯及自抵銷條件成就之時 ,雙方互負的債務在同等數額內消滅 。雙方互負的債務數額 ,是截至抵銷條件成就之時各自負有的包括主債務 、利息 、違約金 、賠償金等在內的全部債務數額 。行使抵銷權一方享有的債權不足以抵銷全部債務數額 ,當事人對抵銷順序又沒有特別約定的 ,應當根據實現債權的費用 、利息 、主債務的順序進行抵銷 。

     

           44.【履行期屆滿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後達成以物抵債協議 ,抵債物尚未交付債權人 ,債權人請求債務人交付的 ,人民法院要着重審查以物抵債協議是否存在惡意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等情形 ,避免虛假訴訟的發生 。經審查 ,不存在以上情況 ,且無其他無效事由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因達成以物抵債協議申請撤回起訴的 ,人民法院可予准許 。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申請撤回上訴的 ,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申請撤回起訴 。當事人申請撤回起訴 ,經審查不損害國家利益 、社會公共利益 、他人合法權益的 ,人民法院可予准許 。當事人不申請撤回起訴 ,請求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對以物抵債協議予以確認的 ,因債務人完全可以立即履行該協議 ,沒有必要由人民法院出具調解書 ,故人民法院不應准許 ,同時應當繼續對原債權債務關係進行審理 。

     

           45.【履行期屆滿前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當事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達成以物抵債協議 ,抵債物尚未交付債權人 ,債權人請求債務人交付的 ,因此種情況不同於本紀要第71條規定的讓與擔保 ,人民法院應當向其釋明 ,其應當根據原債權債務關係提起訴訟 。經釋明後當事人仍拒絕變更訴訟請求的 ,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 ,但不影響其根據原債權債務關係另行提起訴訟 。

     

           46.【通知解除的條件】審判實踐中 ,部分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的理解存在偏差 ,認為不論發出解除通知的一方有無解除權 ,只要另一方未在異議期限內以起訴方式提出異議 ,就判令解除合同 ,這不符合合同法關於合同解除權行使的有關規定 。對該條的準確理解是 ,只有享有法定或者約定解除權的當事人才能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 。不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向另一方發出解除通知 ,另一方即便未在異議期限內提起訴訟 ,也不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 ,應當審查發出解除通知的一方是否享有約定或者法定的解除權來決定合同應否解除 ,不能僅以受通知一方在約定或者法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內未起訴這一事實就認定合同已經解除 。

     

           47.【約定解除條件】合同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 ,守約方以此為由請求解除合同的 ,人民法院應當審查違約方的違約程度是否顯著輕微 ,是否影響守約方合同目的實現 ,根據誠實信用原則 ,確定合同應否解除 。違約方的違約程度顯著輕微 ,不影響守約方合同目的實現 ,守約方請求解除合同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反之 ,則依法予以支持 。

     

           48.【違約方起訴解除】違約方不享有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 。但是 ,在一些長期性合同如房屋租賃合同履行過程中 ,雙方形成合同僵局 ,一概不允許違約方通過起訴的方式解除合同 ,有時對雙方都不利 。在此前提下 ,符合下列條件 ,違約方起訴請求解除合同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1)違約方不存在惡意違約的情形;

     

           (2)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 ,對其顯失公平;

     

           (3)守約方拒絕解除合同 ,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

     

           人民法院判決解除合同的 ,違約方本應當承擔的違約責任不能因解除合同而減少或者免除 。

     

           49.【合同解除的法律後果】合同解除時 ,一方依據合同中有關違約金 、約定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 、定金責任等違約責任條款的約定 ,請求另一方承擔違約責任的 ,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

     

           雙務合同解除時人民法院的釋明問題 ,參照本紀要第36條的相關規定處理 。

     

           50.【違約金過高標準及舉證責任】認定約定違約金是否過高 ,一般應當以《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的損失為基礎進行判斷 ,這裏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除借款合同外的雙務合同 ,作為對價的價款或者報酬給付之債 ,並非借款合同項下的還款義務 ,不能以受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作為判斷違約金是否過高的標準 ,而應當兼顧合同履行情況 、當事人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因素綜合確定 。主張違約金過高的違約方應當對違約金是否過高承擔舉證責任 。

     

     (三)關於借款合同

     

           人民法院在審理借款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 ,要根據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降低融資成本的精神 ,區別對待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 ,並適用不同規則與利率標準 。要依法否定高利轉貸行為 、職業放貸行為的效力 ,充分發揮司法的示範 、引導作用 ,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要注意到 ,為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推動降低實體利率水平 ,自2019年8月20日起 ,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30分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這一標準已經取消 。因此 ,自此之後人民法院裁判貸款利息的基本標準應改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應予注意的是 ,貸款利率標準儘管發生了變化 ,但存款基準利率並未發生相應變化 ,相關標準仍可適用 。

     

           51.【變相利息的認定】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 ,借款人認為金融機構以服務費 、諮詢費 、顧問費 、管理費等為名變相收取利息 ,金融機構或者由其指定的人收取的相關費用不合理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提供服務的實際情況確定借款人應否支付或者酌減相關費用 。

     

           52.【高利轉貸】民間借貸中 ,出借人的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 。出借人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的民間借貸行為 ,既增加了融資成本 ,又擾亂了信貸秩序 ,根據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4條第1項的規定 ,應當認定此類民間借貸行為無效 。人民法院在適用該條規定時 ,應當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審查出借人的資金來源 。借款人能夠舉證證明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出借人尚欠銀行貸款未還的 ,一般可以推定為出借人套取信貸資金 ,但出借人能夠舉反證予以推翻的除外;二是從寬認定「高利」轉貸行為的標準 ,只要出借人通過轉貸行為牟利的 ,就可以認定為是「高利」轉貸行為;三是對該條規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要件 ,不宜把握過苛 。實踐中 ,只要出借人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存在尚欠銀行貸款未還事實的 ,一般可以認為滿足了該條規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這一要件 。

     

           53.【職業放貸人】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以民間借貸為業的法人 ,以及以民間借貸為業的非法人組織或者自然人從事的民間借貸行為 ,應當依法認定無效 。同一出借人在一定期間內多次反覆從事有償民間借貸行為的 ,一般可以認定為是職業放貸人 。民間借貸比較活躍的地方的高級人民法院或者經其授權的中級人民法院 ,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認定標準 。


    地址:西安市星火路109號  電話:029-88113333  傳真:029-86261942  企業郵箱:sxnk@vip163.com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果博(中国)官方网站版權所有

    陝ICP備09001835號-1    本網站支持IPV6網絡    技術支持 :傑商網企業商事平台

    關注微信公眾號

    網站首頁            -            走進農墾             -           新聞中心            -            黨建工作            -            專題專欄            -            企業文化            -            聯繫我們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 傑商網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