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農墾的「種糧經」近年來 ,果博(中国)官方网站不斷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藏糧於「管」 ,探索創新種植模式 ,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果博(中国)官方网站15萬畝小麥開始集中收割 。圖為6月11日 ,陝西省農墾集團朝邑農場小麥收穫現場 。 本報通訊員 楊磊攝 本報記者 吳莎莎 肖倩 通訊員 王小鋒 6月8日 ,記者走進省農墾集團高標準農田示範區 ,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色的麥田 。一陣風吹過 ,涌動起金色波浪 ,層層疊疊盪向遠方 。田間道路寬闊平坦 ,灌溉溝渠平整美觀 、交織相連 。 近年來 ,省農墾集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以優質糧食產業為主業 ,擴面積 、提單產 ,推廣集成技術 ,提高管理水平 ,推進糧食生產三年跨出三大步 ,邁上新台階 :夏糧小麥面積從8.12萬畝擴大到15萬畝 ,平均畝產從402.3公斤提高到451.1公斤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 ■ 藏糧於「地」打基礎 在關中平原東部糧食主產區 ,省農墾集團15萬畝優質小麥長勢喜人 。一簇簇飽滿的麥穗沉甸甸地彎着腰在風中搖曳 。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省農墾集團堅持在做好「土地文章」上下功夫 ,深挖耕地潛力 。集團公司副總劉敏會說 :「我們嚴控耕地紅線 ,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 ,防止『非糧化』 ,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0萬畝 。在此基礎上 ,加大灌溉排水 、田塊整治 、田間道路 、農田電網及農田防護等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開展土壤改良提升行動 ,實施鹽鹼地綜合治理 ,千方百計提高土地的產出能力 ,對內把沙苑農場2萬畝高標準農田打造成示範樣板 ,對外支持陝墾農業建設公司在神木 、靖邊兩地實施6689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同時積極爭取政府國有資本收益金和高標準農田項目資金支持 ,快速恢復朝邑農場和沙苑農場因洪澇損毀的農田基礎設施 ,先後平整土地2300畝 、改良土壤2萬畝 、新建渠道20577米 ,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 ,耕地能力不退化 。」 ■ 藏糧於「技」抓關鍵 「這是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田 。」沙苑農場副場長陳新勝指着眼前一望無際的麥田自豪地說 ,「今年 ,農場種植小麥9萬畝 ,是近年來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年 。我們選擇高產優質的小麥品種 ,推廣寬幅溝播 、水肥一體化高產集成等技術 ,開展病蟲災害防治 ,小麥長勢為歷年來的最高水平 。」 為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賦能作用 ,省農墾集團緊扣「良種良法配套 、農機農藝融合 、增產增效並重 、防災減災統籌」 ,多措並舉為糧食高產插上科技的翅膀 。 糧安天下 ,種為根基 。「我們以農墾集團四大農場和華陰制種基地為核心區 ,建立6萬畝標準化小麥 、大豆種子生產基地 ,助推華陰市成為『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 ,為農墾集團糧食連年穩產豐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目前 ,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農作物新品種11個 ,獨家經營新品種近30個 ,年可提供優質良種2.5萬噸 ,能滿足全省200萬畝小麥大豆用種需求 。」陝墾大華種業負責人呂宏飛告訴記者 。 為不斷提高糧食產量 ,省農墾集團還邀請中科院院士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及科研院所教授專家進行技術指導 ,在轉基因耐熱耐旱玉米種子研究 、大豆品種研發等方面聯合開展技術攻關 ,並舉辦農墾大講堂科技培訓等活動 ,提升糧食整體栽培技術水平 。 ■ 藏糧於「管」強示範 「我們利用現代無人機技術進行病蟲害統一防治 ,完成小麥『一噴三防』等作業10餘萬畝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朝邑農場農機大院內 ,一台台大型農機整裝待發 ,該農場總經理雷建利說 ,「最近 ,我們積極調配夏收夏播農業機械 ,檢修維護各種農業機械200多台(套) ,新購置2台凱斯4099大型聯合收割機並對操作員進行專業培訓 ,根據麥子成熟情況和今年多雨的特殊天氣 ,隨時投入到『三夏』生產中 ,把糧食搶收回來 。」 在華陰農場「噸糧田」創建區的麥田裏 ,華陰農場農業公司經理黃曉宏講述他的「種植經」 :「小麥要高產 ,關鍵要靠管 ,既要『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 ,還要『藏糧於管 、藏糧於服』 。」據介紹 ,華陰農場創新種植模式 ,激活機制體制 ,調整分配製度 ,形成了一套新模式 。黃曉宏團隊種植7000多畝小麥 ,將個人收益同糧食產量掛鈎 ,夯實責任 ,精細管理 ,調動了職工積極性 、主動性 。 近年來 ,省農墾集團堅持政企協同 、墾地合作 、共贏發展 ,與渭南一市五縣達成糧食規模化生產戰略合作 ,以市場化為導向 ,聯結種糧大戶 、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 ,挖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大荔農場與合陽金豐公社「雙社」探索深度合作 ,沙苑農場與央企融通公司合作種糧 ,華陰農場開創「農墾+村級集體股份合作社+農戶」模式合作種糧 ,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朝邑農場糧食產業強鎮項目聯農帶農促進糧食生產 、烘乾 、加工 、倉儲 、物流 、貿易一條龍發展 。所屬農建公司與北大荒農墾興凱湖農場開展米業收儲貿易累計17萬噸 ,為糧食生產經營市場化開闢了新路徑 。 今年夏收期間 ,面對降水造成的不利影響 ,省農墾集團調動一切力量積極應對 ,緊盯「割 、曬 、保 、收」等關鍵環節 ,採取超常舉措爭分奪秒搶晴收割 ,實現「龍口奪糧」 。該集團優先收割種用小麥 ,搶種保種 ,用足用好烘乾設備和各類場所及時烘乾晾曬小麥 ,確保不再造成新的損失;同時分作物制定夏播計劃 ,落實夏播關鍵措施 ,以秋補夏 ,確保夏糧應收盡收 、夏播應播盡播 ,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保證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只增不減 。 |